貝多芬的一生中實在是失意到了極點 , 尤其是在戀情方面 響曲的人一定被其澎湃的感情所震攝 , 像這樣感情豐富的天才 , 生命裏當. 聽過命運交然是無時無刻充滿著愛情的芳香 . 貝多芬研究權威羅曼羅蘭曾說 : 貝多芬打從 20 歲至 50 歲的歲月中 , 沒有一個時期是心底不曾抱過 " 愛 " 的 . 只是 , 暴躁的脾氣 , 抱病的身體 , 加上嚴分階級的社會風氣 , 都使這位 " 戀愛線條粗且短 " 的豪邁漢子的戀愛有花無果 . 著名的 " 月光奏鳴曲 " 的女主角 , 伯爵千金朱麗葉塔 ; 擁有無比細膩感情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 ; 至死前仍是貝多芬密友的約瑟芬 . 布倫斯威克 ; 燃起四十多歲的貝多芬的愛火的泰麗莎 . 瑪法蒂 ......以及更多更多的美麗少女......... , 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承受這些愛情的打擊 , 繼而譜出無數曠世的傑作 : " 月光奏鳴曲 " , " 春之戀曲 " 等等 .
在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 , 人們在他的一個秘密抽屜內找到三封沒有署名 , 沒有收信人姓名 , 沒有日期的情信 , 現被稱為 " 給永恆愛人的信 " . 由於信裏沒有收信人的姓名 , 後世佷多研究貝多芬的學派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 甚至演變成論戰 . 有人說是桂察第小姐 , 又有人說是和他訂過婚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小姐 . 貝多芬的戀愛結果並沒有成功 , 最終還是獨身而終 . 大家所熟悉的鋼琴曲 " 給愛麗絲 " , 本來是 " 給泰麗莎 " , 由於在出版時校對錯誤而一直錯下來 . 然而不管這位女性是甚麼人 , 我們應該注視的是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心中有股不滅的愛火 , 而且昇華至藝術創入之中 , 譜出無數扣人心弦的作品 .
貝多芬在世時常被指為憤世嫉俗 , 脾氣暴躁 . 可是 , 有誰想過 30 多歲耳朵出現毛病 , 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音樂家 , 這是何其殘酷的命運 ? 為了掩飾耳疾 , 聽不見也要裝作聽見 , 而且也很忌諱別人談論耳朵的事 . 人們只知道他脾氣暴躁 , 極難相處 , 但又有誰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與恐懼 ? 貝多芬熱愛生命 , 熱愛人類 , 端看第九交響曲中的 " 歡樂頌 " , 若非有一顆熱愛世人的心及高尚的情操 , 又何能作出如此天籟 ?
貝多芬是第一個獲得自由的藝術家 , 他曾說 " 要盡量做個正直的人 , 讓愛自由尤其高於一切 , 即使面對一位君主 , 也絕不出賣真理 ! " 也就是有了這種自由 , 貝多芬的作品才能脫離實用的曲式 , 而依憑內心深處湧現的靈感自由創作 , 使得每一首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 , 洋溢著撼動人心的熱與力 . 他的作曲技巧是可以分析的 , 但作品中蘊藏的力求量卻是無法言傳的 , 只有不斷的聆聽 , 才能體悟貝多芬的啟示 : 向命運挑戰 , 永不妥協 .
貝多芬酷嗜散步與飲酒 , 他在維也納森林和海里根修坦田園散步時捕捉了許多作曲靈感 . 不幸於拜訪弟弟約翰時染上了肺炎及黃疽 , 四個月之後 , 這位曠世音樂巨匠便去世了 . 臨終前他所訂的葡萄酒才送來 , 『真可惜 , 來遲了 ! 』這句話便成為他最後的遺言 .
貝多芬於 1827 年 3 月 26 日下午病逝 , 三天後葬在威陵墓地 .
貝多芬年代表1770年12月16日
生於萊茵河畔的蓬城(Bon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