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一生中實在是失意到了極點 , 尤其是在戀情方面 響曲的人一定被其澎湃的感情所震攝 , 像這樣感情豐富的天才 , 生命裏當. 聽過命運交然是無時無刻充滿著愛情的芳香 . 貝多芬研究權威羅曼羅蘭曾說 : 貝多芬打從 20 歲至 50 歲的歲月中 , 沒有一個時期是心底不曾抱過 " 愛 " 的 . 只是 , 暴躁的脾氣 , 抱病的身體 , 加上嚴分階級的社會風氣 , 都使這位 " 戀愛線條粗且短 " 的豪邁漢子的戀愛有花無果 . 著名的 " 月光奏鳴曲 " 的女主角 , 伯爵千金朱麗葉塔 ; 擁有無比細膩感情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 ; 至死前仍是貝多芬密友的約瑟芬 . 布倫斯威克 ; 燃起四十多歲的貝多芬的愛火的泰麗莎 . 瑪法蒂 ......以及更多更多的美麗少女......... , 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承受這些愛情的打擊 , 繼而譜出無數曠世的傑作 : " 月光奏鳴曲 " , " 春之戀曲 " 等等 .
在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 , 人們在他的一個秘密抽屜內找到三封沒有署名 , 沒有收信人姓名 , 沒有日期的情信 , 現被稱為 " 給永恆愛人的信 " . 由於信裏沒有收信人的姓名 , 後世佷多研究貝多芬的學派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 甚至演變成論戰 . 有人說是桂察第小姐 , 又有人說是和他訂過婚的泰麗莎 . 馮 . 布倫斯威克小姐 . 貝多芬的戀愛結果並沒有成功 , 最終還是獨身而終 . 大家所熟悉的鋼琴曲 " 給愛麗絲 " , 本來是 " 給泰麗莎 " , 由於在出版時校對錯誤而一直錯下來 . 然而不管這位女性是甚麼人 , 我們應該注視的是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心中有股不滅的愛火 , 而且昇華至藝術創入之中 , 譜出無數扣人心弦的作品 .
貝多芬在世時常被指為憤世嫉俗 , 脾氣暴躁 . 可是 , 有誰想過 30 多歲耳朵出現毛病 , 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音樂家 , 這是何其殘酷的命運 ? 為了掩飾耳疾 , 聽不見也要裝作聽見 , 而且也很忌諱別人談論耳朵的事 . 人們只知道他脾氣暴躁 , 極難相處 , 但又有誰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與恐懼 ? 貝多芬熱愛生命 , 熱愛人類 , 端看第九交響曲中的 " 歡樂頌 " , 若非有一顆熱愛世人的心及高尚的情操 , 又何能作出如此天籟 ?
貝多芬是第一個獲得自由的藝術家 , 他曾說 " 要盡量做個正直的人 , 讓愛自由尤其高於一切 , 即使面對一位君主 , 也絕不出賣真理 ! " 也就是有了這種自由 , 貝多芬的作品才能脫離實用的曲式 , 而依憑內心深處湧現的靈感自由創作 , 使得每一首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 , 洋溢著撼動人心的熱與力 . 他的作曲技巧是可以分析的 , 但作品中蘊藏的力求量卻是無法言傳的 , 只有不斷的聆聽 , 才能體悟貝多芬的啟示 : 向命運挑戰 , 永不妥協 .
貝多芬酷嗜散步與飲酒 , 他在維也納森林和海里根修坦田園散步時捕捉了許多作曲靈感 . 不幸於拜訪弟弟約翰時染上了肺炎及黃疽 , 四個月之後 , 這位曠世音樂巨匠便去世了 . 臨終前他所訂的葡萄酒才送來 , 『真可惜 , 來遲了 ! 』這句話便成為他最後的遺言 .
貝多芬於 1827 年 3 月 26 日下午病逝 , 三天後葬在威陵墓地 .
貝多芬年代表1770年12月16日
生於萊茵河畔的蓬城(Bonn)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黃土水
黃土水生於台北市艋舺,1907年,因父親去世投靠大稻埕三哥處。因黃土水三哥為木匠,受其影響,對雕刻產生興趣。1917年於師範學校畢業後,受師長推薦前往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留學,是第一位東京美術學校台籍生。1920年,再入該校研究科。除此,他並先後學藝於日本知名雕塑家高村光雲與朝倉文夫。
1920年,他的《蕃童》雕塑作品入選日本帝展,為臺人第一。之後並有《釋迦牟尼像》、《水牛群像》、《甘露水》(帝展)、《擺姿態的女人》(帝展)、《郊外》(帝展)等知名作品。1930年他因腹膜炎病逝於東京池袋寓所,年僅35。
黃土水的作品於1980年代後期台灣本土化之後,大受歡迎。其作品常視為台灣雕塑界的逸品。
1920年,他的《蕃童》雕塑作品入選日本帝展,為臺人第一。之後並有《釋迦牟尼像》、《水牛群像》、《甘露水》(帝展)、《擺姿態的女人》(帝展)、《郊外》(帝展)等知名作品。1930年他因腹膜炎病逝於東京池袋寓所,年僅35。
黃土水的作品於1980年代後期台灣本土化之後,大受歡迎。其作品常視為台灣雕塑界的逸品。
馬友友
馬友友出生於法國巴黎。剛開始所學習的樂器是小提琴,後來是中提琴。4歲開始學鋼琴與大提琴, 5歲開始在觀眾面前演出。7歲與家人遷往美國紐約定居。8歲結識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薩爾斯,並且其與倫納德·伯恩斯坦幫助下,在美國的卡耐基音樂廳與姐姐馬友乘參加了第一次公開演出。這場演奏會是由倫納德·伯恩斯所指揮,並且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播出。
馬友友14歲中學畢業,並且以獨奏者的身分,與哈佛雷蒂克里夫樂團(Harvard Radcliffe Orchestra)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變奏曲》(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後來馬友友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在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Leonard Rose)門下學習。讀了7年之後,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但他卻在尚未畢業之前便退學,並前往哈佛大學就讀[2]。他在這個時候逐漸成名,與許多重要的交響樂團一起演奏。這段期間馬友友錄製並演奏了巴哈的《大提琴組曲》(Cello Suites)。同時也經常與他在音樂學院時期所結交的好友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Emanuel Ax),合作演出一些室內樂。
馬友友與康多莉扎·萊絲共同演出二重奏(照片拍攝於演出後)
1976年馬友友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並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3]。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4]。
[編輯] 近年的職業生涯
1977年,馬友友與長期交往的女友吉兒·哈諾爾(Jill Hornor;小提琴家)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小孩,分別叫做尼可拉斯(Nicholas)與艾蜜莉(Emily)。馬友友的姊姊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與吉他手麥可·達德普(Michael Dadap)結婚。兩個家庭在紐約長島經營兒童交響樂團協會(Children's Orchestra Society)。
馬友友目前正在製作他的絲綢之路計畫,目標是結合來自歷史上由絲綢之路所連結的各國音樂家,唱片的發行者是新力古典(Sony Classical)[5]
2009年1月20日,馬友友在美國第44任總統歐巴馬的就職儀式上領銜表演四重奏,四重奏由馬友友、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 、鋼琴家蓋布莉葉拉·蒙泰羅(Gabriela Montero)與單簧管家安東尼·麥吉爾(Anthony McGill)共同擔綱。
馬友友最主要演奏樂器是Domenico Montagnana 1733,這是一把在威尼斯組裝的大提琴,要價250萬美元,擁有270年以上的歷史,暱稱為Petunia,馬友友曾有一次將它遺留在紐約的計程車裡[6]。後來找回且並未受損。馬友友的另有一把原屬傑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名為Davidov Stradivarius,杜普蕾死後將其傳給馬友友,但是實際的擁有者仍然未知。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把碳纖維製成的大提琴,製作公司為波士頓的Luis and Clark[7]。
馬友友爲多部電影音樂配樂,其中包括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西藏七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等。
馬友友14歲中學畢業,並且以獨奏者的身分,與哈佛雷蒂克里夫樂團(Harvard Radcliffe Orchestra)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變奏曲》(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後來馬友友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在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Leonard Rose)門下學習。讀了7年之後,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但他卻在尚未畢業之前便退學,並前往哈佛大學就讀[2]。他在這個時候逐漸成名,與許多重要的交響樂團一起演奏。這段期間馬友友錄製並演奏了巴哈的《大提琴組曲》(Cello Suites)。同時也經常與他在音樂學院時期所結交的好友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Emanuel Ax),合作演出一些室內樂。
馬友友與康多莉扎·萊絲共同演出二重奏(照片拍攝於演出後)
1976年馬友友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並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3]。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4]。
[編輯] 近年的職業生涯
1977年,馬友友與長期交往的女友吉兒·哈諾爾(Jill Hornor;小提琴家)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小孩,分別叫做尼可拉斯(Nicholas)與艾蜜莉(Emily)。馬友友的姊姊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與吉他手麥可·達德普(Michael Dadap)結婚。兩個家庭在紐約長島經營兒童交響樂團協會(Children's Orchestra Society)。
馬友友目前正在製作他的絲綢之路計畫,目標是結合來自歷史上由絲綢之路所連結的各國音樂家,唱片的發行者是新力古典(Sony Classical)[5]
2009年1月20日,馬友友在美國第44任總統歐巴馬的就職儀式上領銜表演四重奏,四重奏由馬友友、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 、鋼琴家蓋布莉葉拉·蒙泰羅(Gabriela Montero)與單簧管家安東尼·麥吉爾(Anthony McGill)共同擔綱。
馬友友最主要演奏樂器是Domenico Montagnana 1733,這是一把在威尼斯組裝的大提琴,要價250萬美元,擁有270年以上的歷史,暱稱為Petunia,馬友友曾有一次將它遺留在紐約的計程車裡[6]。後來找回且並未受損。馬友友的另有一把原屬傑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名為Davidov Stradivarius,杜普蕾死後將其傳給馬友友,但是實際的擁有者仍然未知。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把碳纖維製成的大提琴,製作公司為波士頓的Luis and Clark[7]。
馬友友爲多部電影音樂配樂,其中包括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西藏七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