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建立美術拼貼

  1. 複製相片到桌面
  2. 開放Picasa軟體
  3. 選擇製作美術拼貼的相片
  4. 建立/圖片美術拼貼
  5. 設定美術拼貼樣式
  6. 樣式設定完成,接著按下建立美術拼貼
  7. 完成美術拼貼後,可以設定拼貼照片的基本修飾.微調.效果三種功能
  8. 最後按一下Blog This按鈕整合到自己的部落格或為一篇新的文章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ㄅ世界ㄅ

一、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
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

二、感染H1N1新型流感之症狀:
人類感染H1N1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

三、個人平時之預防措施:
(一)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及至醫院探訪病人。
(二)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若無法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60%以上)的乾洗手液。
(三)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四、 有發燒等類似H1N1新型流感症狀,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並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
(二)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
(三)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四)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
(五)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Q:洗手五時機?
A:用肥皀(soap)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以下五項洗手時機,將更具體呼籲民眾,落實洗手於日常生活中。
1.吃東西前
2.照顧小孩前
3.看病前後
4.上廁所後
5.擤鼻涕後
Q:吃東西前為甚麼要洗手?
A:※不論是否使用餐具,吃東西前都應洗手。
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將病菌帶入口中。
Q:照顧小孩前為甚麼要洗手?
A:※碰觸、逗弄、照顧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且常見於家中大人或大孩童(無症狀),由外帶回家的病菌傳染。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後應更衣洗手,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Q:看病前後為甚麼要洗手?
A:※進入醫院前,應先洗手;看病結束離開醫院前,也應該要洗手。
1.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
2.在醫院的就診環境中(桌椅、門把等),容易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菌,故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Q:上廁所後為甚麼要洗手?
A:不論是大號還是小號,如廁後都應該要洗手。
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Q:擤鼻涕後為甚麼要洗手?
A:※雙手有接觸到口鼻分泌物時,就應該洗手。
平時應避免用手碰觸口鼻,以避免吃進病菌,特別是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
Q:洗手五步驟?
A:
1.濕:開水龍頭把手淋濕並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2.搓:肥皂起泡後,將手心、手背、指縫搓揉20秒
3.沖: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絕不殘留
4.捧: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水龍頭
5.擦: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
Q:甚麼是H1N1新型流感?
A: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A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 H1N2、H3N1與H3N2。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但台灣未曾有豬流感病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 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顯示,H1N1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約0.6%,且WHO警告,H1N1新型流感病毒仍有可能突變 成更猛烈的病毒,在全球引起第二到三波流行。
Q:人類會感染H1N1新型流感嗎?
A:H1N1新型流感病毒現由人傳人的方式散佈全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顯示,H1N1新型流感的平均傳染人數1.4-1.6人、二次傳染率約22%-33%。
Q:H1N1新型流感傳染方式?
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同,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
Q:如何預防H1N1新型流感?
A:
(一)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二)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三)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Q:感染H1N1新型流感會出現哪些徵狀?
A:人類感染H1N1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感染H1N1新型流感 90%出現發燒,84%咳嗽、61%喉嚨痛的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症狀。但約25%會嘔吐或腹瀉(非季節性流感的症狀)。而且新型流感病毒可能由咳嗽或打噴嚏 之飛沫傳播,也可以由握手或接觸而傳播。
Q:H1N1新型流感危險徵狀為何?
A:大部分感染H1N1新型流感者,症狀多為輕微,且一週內會痊癒,即使不需特殊特殊治療亦可康復,故大多數人可以在家裡休養。 惟仍有極少數人感染後病情迅速轉為重症,所以臨床醫生、病患及家庭照護者應對病情轉換之危險徵兆提高警覺,以及早就醫積極治療,避免轉為重症。危險徵兆如下: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不清、高燒3天、低血壓。 兒童危險徵兆包括呼吸急促或困難、嗜睡、精神不濟及玩耍意願降低等,亦應特別注意。
Q:H1N1新型流感有沒有治療藥物
A:目前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均可用於治療H1N1新型流感,但使用抗病毒藥劑前仍應由醫師評估。
Q:目前台灣口罩與藥物等防疫物資儲備量足夠嗎?
A:目前國內防疫物資相當充分,請民眾無須擔心。抗病毒藥劑部分,國內儲存有221萬.5人份的「克流感」口服藥、96萬9000份的「瑞樂沙」旋達碟口腔吸入劑,另儲備有足以因應一個月疫情需求之個人防護裝備,未來並將視疫情發展,持續購入防疫物資。
Q:目前台灣隔離病床足夠嗎?
A:目前我國約有2,200床以上隔離病床(含負壓隔離病床1,565床與一般隔離病床684床),將隨實際需要進行調整調度病床,且目前我國有專屬之25家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專責傳染病病患收治,請民眾無須擔心。
Q:吃豬肉會感染H1N1新型流感嗎?
A:不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只要是經過妥善處理與烹調的豬肉,食用上並無安全疑慮。
Q:孕婦感染H1N1新型流感對胎兒會不會有影響?
A:新型流感病毒感染及抗流感藥物使用對孕婦的影響,目前研究資料仍有限,根據1957年亞洲流感大流行的經驗,懷孕中感染有造成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缺陷機會增加之報告,然其證據力仍有爭議。根據季節流感的經驗,則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結果。
Q:如無法避免需前往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應注意哪些事項?
A: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若無法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60%以上)的乾洗手液。 2.旅途中若出現發燒等類似H1N1新型流感症狀,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若為參加旅行團之旅客,請告知領隊,以便協助就醫及通報。 3.避免前往至人潮聚集處及至醫院探訪病人。
Q:從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A:
(1)旅途中如果出現身體不適,返國入境機場時請填交「傳染病防制調查表」。
(2)自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後,請早晚量測體溫,並進行自我健康狀況監測7天。
(3)如果有類似H1N1新型流感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1.症狀2.旅遊史3.是否曾與H1N1疑似或確定病例近距離接觸。
Q:H1N1新型流感流行區域之旅客或僑胞入境時,須特別說明嗎?
A:目前並未對於流行地區入境旅客,執行自主健康或居家隔離等措施,故流行地區入境且無疑似傳染病症狀旅 客,暫不須主動聲明旅遊史,惟此項措施將隨國際疫情變化,隨時調整;另旅客如於入境前(時),已有不適或疑似傳染病症狀,於國際港埠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 員,如於入境7日內,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帶口罩做好預防措施,並儘速就醫,且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
Q:由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有那些措施必須配合?
A:自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依據衛生署之公布)入境旅客於入境7日內,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並做行程紀錄,如有發燒(≧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Q:目前我國所有國際機場皆設置紅外線發燒篩檢設施嗎?
A:目前我國國際機場或兩岸直航包機港埠,皆已配置紅外線人體測溫用熱影像儀,執行入境旅客體溫篩檢措施。
Q:機場發燒篩檢的重要性?
A:雖然目前紅外線發燒篩檢措施因疾病潛伏期及部分旅客症狀不典型等因素,無法篩出全部H1N1新型流感病患,但國際港埠檢疫措施,仍不失「阻絕境外移入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此外,民眾、航機、船舶主動通報及醫院通報,亦為防疫措施不可或缺的一環。
Q:居家環境是否要消毒?如何消毒?
A:
1.當流感大流行時,其病毒會存在於環境中,因此,清潔與消毒是有效減少感染源的方式之一,而且消毒之前必須先進行清潔,除餐具可煮沸消毒,其他處所可使用70%酒精(乙醇)或含氯消毒劑(如漂白水、漂白粉)進行消毒。詳細請參考附件。
2.為便於維持環境整潔,可暫時移除接待室裡所有的雜誌或玩具。另流感病毒可能於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散播,故室內應該保持空氣流通。使用冷氣空調系統的辦公大樓,應根據適當的標準加以妥善維護與防護。
Q:各機構要防治流感,有沒有書面資料參考?
A:醫療院所防治計劃與疾病管制局已制定之「機關企業因應流感大流行營運持續指引」均公佈於全球資訊網之H1N1新型流感專區,可逕行下載參考(H1N1專區/防治計劃)。
Q:流感大流行名詞解釋
A:流行(epidemic)
指一種疾病在某一地區某一時間內發生,且病例數超過正常預期值。

大流行(pandemic)
指一種傳染病的流行經由人與人間傳播擴散而蔓延至其他地區如一個洲或全世界,引起大流行有二個條件(1)對人類而言它是新疾病(2)它感染人類可造成嚴重病狀,並容易持續在人與人間傳播。例如流感病毒所引起之大流行,就稱為「流感大流行」。

大流行流感(pandemic influenza)
指引起全球爆發流行的高毒力人類流感,可在人與人間輕易傳播,並易造成嚴重疾病與致命,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對此病無免疫力。

H1N1新型流感(H1N1 influenza)
A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A 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 蛋白),以及神經胺酸酶(NA 蛋白)配對而成。A 型流感病毒的HA 蛋白有H1~H16 等16 種,而NA 蛋白可分為N1~N9 等9 種,所以HA 和NA 可配成144 種不同的亞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
指一般人類流感病毒感染所引發之呼吸道疾病,每年均會發生季節性流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大部分人具有部分的免疫力,有疫苗可供預防。
Q:政府是否有因應流感大流行的計畫?
A:94年5月23日行政院核准我國有「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及「因應流感大流行作戰計畫」等三個位階的相關計畫,分屬行政院、衛生署及疾病管制局之層級,分別說明如下:

「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簡稱:準備計畫):各級政府均依準備計畫進行醫療與防疫物資儲備、動員機制建立、防疫人力培訓等整備。

「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簡稱:策略計畫):呼應WHO陸續公布之策略,參照我國國情,研擬政府在不同疫情等級時所應採取之防治 作為,以邏輯敘述各項防治措施之原理與原則,使各機關明瞭策略全貌,事前就權責所管研擬細部防治計畫;每年更新乙次,於「行政院禽流感防治聯繫會議」確 認,並陳報行政院核定。

「因應流感大流行作戰計畫」 (簡稱:作戰計畫):參考國內疫病防治經驗,依策略建立細部作業,使相關單位配合執行各項實務;隨時依最新狀況更新。
Q: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之主軸為何?
A:對於流感大流行之因應,我國設定有「四大策略、五道防線」之防治主軸,期提供我國民眾充分之健康保障。
四大策略: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物及流感疫苗。
五道防線: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與家庭防護。
Q: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主軸之「四大策略」分別為何?
A:四大策略: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物及流感疫苗。

策略一:及早偵測
監視的重要功能在於及早發現不尋常的病例聚集,或病例個案之異常臨床表現,進而分析掌握病毒特性,在病毒傳播能力增強時就能及時圍堵,以利防疫措施之採行,防止疫情擴大與蔓延。

策略二:傳染阻絕手段
除抗病毒藥劑及疫苗等醫療介入外,尚有其他非屬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如個人衛生行為(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病患隔離、接觸者管理、擴大社交距離等,均為重要且經濟之防治措施。

策略三:流感抗病毒藥物
目前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之流感抗病毒藥劑在季節性流感之治療與預防功能已被證實,因此被期望在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之治療與暴露後預防發生功效,以圍堵病毒擴散,或降低疾病率與死亡率。

策略四:流感疫苗
每年之流感疫苗施打計畫已有效減少季節性流感所引起之嚴重疾病與死亡。同樣在流感大流行期間,亦期望透過採購或國內研製而獲得足量的有效疫苗,以使重要社會機能得以維持,甚或保障高危險族群之健康。
問題 請問我要怎麼做「H1N1個人防疫自我測試題庫」?
答覆 H1N1個人防疫自我測試題庫,包含一般民眾版(50題)及醫護人員專業版(50題),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及醫事人員,可至本局全球資訊網自我檢測。
問題 H1N1新型流感是什麼?怎麼得到的?
答覆 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種於猪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 A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 H1N1、H1N2、H3N1與 H3N2。 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 1天到發病後 7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
問題 咳嗽、流鼻水是不是得到H1N1新型流感?
答覆 無法依症狀研判是否感染 H1N1新型流感,需採取檢體進一步檢驗始可確認。若您有相關旅遊史、接觸史及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問題 為什麼H1N1新型流感要調整傳染病分類?
答覆 基於H1N1新型流感自本年4月起發生疫情至今,擴散至全球各大洲,世界衛生組織(WHO)於6月11日確定為大流行,已無法以圍堵策略將之侷限 於部分區域;且截至目前為止,H1N1新型流感之流行病學顯示,其病程嚴重度仍屬「溫和」,與季節性流感相當,故整體防疫作為由「防堵」改為「減害」,並 將利用全民健保資料結合社區病毒監測,更全面地、即時地掌握H1N1新型流感之病毒發展情況。一旦發現病毒有變異情形或嚴重度有改變,將適時再調整傳染病 分類。
問題 H1N1新型流感目前是第幾類傳染病?發現疑似H1N1,醫院是否仍要通報?
答覆 H1N1新型流感自6月19日自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刪除,醫院如發現疑似因H1N1新型流感併發重症之病患,請依第四類傳染病之報告時限、通報及相關防治措施規定辦理。 若為流感輕症病患,可採一般流感處置方式,經醫師診斷並提供治療。
問題 我從有H1N1新型流感疫情國家回國,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症狀,現在應該怎麼辦?去看醫生後會不會被隔離?
答覆 返國後,請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至鄰近醫療院所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工作史、禽畜接觸史及旅遊史,由醫師進行專業醫療評估後,視情況進行相關治療。
就醫後,即使醫師懷疑為H1N1新型流感,不會進行隔離措施;惟基於保護自己及他人,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發燒時遵守不上班不上課,有咳嗽等疑似流感症狀,請務必戴上口罩,並充足休息。此段感冒期間,應與同住家人及朋友等密切接觸者有適當區隔,避免傳染他人。
請隨時注意您的症狀,若有未改善或加重現象,請再次就醫。
問題 H1N1新型流感危險徵狀為何?
答覆 大部分感染H1N1新型流感者,症狀多為輕微,且一週內會痊癒,即使不需特殊特殊治療亦可康復,故大多數人可以在家裡休養。
惟仍有極少數人感染後病情迅速轉為重症,所以臨床醫生、病患及家庭照護者應對病情轉換之危險徵兆提高警覺,以及早就醫積極治療,避免轉為重症。 危險徵兆如下: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
另兒童危險徵兆包含呼吸急促或困難、缺乏意識、不容易喚醒及活動力低下。
問題 我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是不是得新流感?要如何處理?
答覆 1.新流感症狀通常是發燒、上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肌肉痛、關節痛、疲勞等症狀,與一般流感症狀相同,無法依症狀研判是否感染H1N1新型流感。
2.若有發燒、上呼吸道症狀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由醫師診治。
問題 請問孕婦如何預防H1N1新型流感?
答覆 孕婦感染H1N1新型流感病毒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懷孕婦女於流感流行期間需特別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做好自我防護,包含勤洗手、呼吸道 衛生與咳嗽禮節,避免與流感症狀者接觸,於疫情流行期間,也應避免前往人潮聚集場所,必要時可主動戴口罩。如有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指揮 中心也製作「孕婦防範H1N1新型流感注意事項」,供全國孕婦參考,有需要者可逕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網站查詢。
問題 哺乳的媽媽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還可以餵母乳嗎?
答覆

一.健康的產婦在分娩後應盡早哺餵母乳,可給予嬰兒較強抵抗力。
二.產婦如罹患流感,在餵養嬰幼兒時,建議依循以下的做法以減少嬰兒接觸到新型流感病毒:
1.儘可能尋求家中其他健康者代為餵養和照顧嬰兒。
2.生病時仍可以先將母乳抽取存於奶瓶中,並請健康者代為餵養。
3.若生病卻無人可幫忙照顧嬰兒時,在餵養或照顧嬰兒時應配戴口罩並記得在每一次照顧嬰兒前先行洗手。

問題 請問感染過H1N1新型流感後,還會再次得到H1N1新型流感嗎?
答覆 在H1N1新型流感病毒沒有變異之下,罹患過H1N1新型流感而且痊癒之後,不會再次得到H1N1新型流感,但仍有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
問題 快速篩檢及使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的標準為何?
答覆 1.公務預算支應之克流感使用規定:限符合類流感病例定義,且經快速篩檢驗A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之病患使用。應於症狀發生之48小時內開始內使用。
有關類流感病例通報定義如下(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1)突然發病,有發病(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
(2)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種症狀。
(3)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2.快速篩檢呈現陰性或未進行快速篩檢之類流感患者,出現肺炎傾向或併發症,即可以克流感治療。
3.莫拉克颱風收容中心之災民如出現類流感症狀,經醫師診治後,無需經快速篩檢確認,即可使用公費「克流感」藥物。
問題 我的家人(同事)快篩是陽性應該怎麼辦?
答覆 1.病患如快速篩檢若為陽性,即可取得克流感,請提醒患者應依醫囑服用藥物、不上班不上課並在家休息,勤洗手、遵守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維持居 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及出入公共場所。若有發燒有咳嗽等疑似流感症狀,請務必戴上口罩,避免傳染他人,並請隨時注意症狀,若症狀未改善或 加重,請再次就醫。
2.與病患親密接觸者請自主健康管理7日,若有疑似類流感症狀,請儘速就醫。
問題 請問如果服用克流感等抗病毒藥物後,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要怎麼申請救濟?
答覆 依藥害救濟法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藥害救濟請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申請,藥害救濟諮詢專線02-23584097,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32號2樓。
問題 那裡有流感篩檢與儲備抗病毒藥物的醫療院所?
答覆 目前全民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應可受理快速篩檢及投藥,可參考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或逕洽鄰近醫療院所。
台灣H1N1新型流感前100例住院重症調查報告 2009年 9月

為 瞭解H1N1新型流感住院重症病例之臨床特性,透過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與病歷回顧之方式,蒐集與分析前100例(依發病日計)經實驗室確診為H1N1新型 流感併發重症病患之臨床資料。 此100例之發病日自2009年7月2日至8月29日。其中成人50位,兒童50位,其年齡中位數為16.5歲。38人具潛在性疾病、6位成人為重度肥 胖、8個兒童為肥胖、2人為孕婦。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99%)、咳嗽(93%)。在病程中,發生病毒性肺炎者89人,其中23名併發呼吸衰竭使用呼吸 器、9名併用葉克膜。截至9月18日止,9人仍住院中,9人死亡(包括2名重度肥胖者及1名孕婦),康復出院82人。症狀發生至初次就醫的時間其中位數為 1天、已出院者之住院天數中位數為6天。8月15日以後發病者,其自發病至接受快篩、住院、開始服用oseltamivir之平均天數,經統計檢定顯示, 皆顯著短於8月15日之前發病者。 H1N1新型流感住院重症病患多為孩童與青壯年,重度肥胖與懷孕者在台灣亦具較高罹患重症之風險。健保給付快速篩檢與抗病毒藥物後雖已顯著改善H1N1新 型流感病患之診斷與治療,未來似仍有改善的空間,以減少重症患者甚至降低死亡人數。 關鍵字:H1N1新型流感、流感併發重症、病歷回顧研究 ...(詳全文)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picasa照片管理

  1. 下載網址:picasawed.google.com
  2. picasa照片管理自由軟體,與doodle網路相片結合應用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地球暖化2



因為我們在使用物品上的方便
造成很多對這世上的傷害
如 工廠製造二氧化碳 導致地球暖化
第二 工廠排放廢水
導致海洋汙染
所以因為我們的方便
有些動物沒有辦法再繼續生存下去
例如 北極熊因為空氣污染
讓北極的冰變少

地球暖化ㄌ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讓我們一起叫出健康的聲音

因為美國的狂牛症問題愈來愈嚴重
導致台灣人現在非常討厭美國進口的牛肉
只要吃下有狂牛症的牛肉
十年後就會引發很嚴重的庫賈氏症
為了不要影響我們和下一帶的健康
現在已經有許多社會大眾對政府抗議
所以政府也很頭痛
如果不想要染上庫賈氏症
就要對自己的飲食習慣作一個改變
新變型庫賈氏症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
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
以及出現一些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
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亡
台灣以往的牛肉、牛奶是進口自加拿大、美國、紐西蘭、澳
大利亞等當時非狂牛症疫區。避免食用來自疫區受狂牛病變
性蛋白質污染之牛羊的內臟、脊髓、骨頭等或避免使用相關製
品如萃取自疫區牛羊之膠原蛋白的美容及醫療用品
等是防治上最重要的方法。增加民眾對此病的認知與政
府的嚴格把關才可以避免不必要之疫情在台灣爆發。
先不論美牛問題是科學問題,還是政治或外交問題;它一定
是捍衛台灣淨土免淪於狂牛症污染的庶民問題。
台灣居民之基因,為感染狂牛症之高危險族群:歐美科學
家對狂牛症的患者基因掃描發現,在人類狂牛感染基因
(PRNP) 的第129號密碼有三種型性子基因(M/M, M/V及V/V)
,然而所有經由牛感染蛋白所傳染之狂牛症患者都是M/M之子
基因型,這個統計遺傳醫學証據明確顯示:帶
有M/M子基因型之人屬於感染狂牛症之高危險族群。
例如狂牛症病患最多之英國,僅有38%的人帶有此型子基因,
但每一個英國染狂牛症患均為M/M子基因型。
根據台灣學者之調查(Wang et al., 2007),
高達98%的台灣人帶有此子基因型,
因此幾乎每一個台灣居民都屬於感染狂牛症之高危險族群。
英國狂牛症病史研究發現,輸血是狂牛症人傳人感染有效途徑之一
歐美日已經是狂牛症之疫區,
台灣卻屬於尚未受狂牛症污染之一片淨土
我們是否要盡一己之力,發揮庶民力量拒絕可疑之狂牛產品,
繼續保持台灣為免於狂牛症污染之淨土?!在發揮庶民力量之前,
政府及有關科研機構應盡向全國民眾告知之義務,
說明台灣居民較世界其他住民更易感染狂牛症,
加強台灣強庶民拒絕狂牛產品之心理建設及捍衛台灣淨土免於狂牛症污染之決心
如何確保國人健康
就要靠我們這一代的努力

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